一年就十几万产量,算上废弃材料,一年就需要四五十万吨钢铁,香港内部的其他产业也需要足够的钢铁,这些总需求量就是百万吨了,建个钢厂足够了。”
“建筑行业的钢材主要是在国内生产吧?”杨文东又问道。
“对,主要是华润提供的,杨生是不想与国内竞争?”魏泽涛小心问道,这个话题的确比较敏感。
杨文东摇摇头道:“那倒不是,只是先了解一下,湾湾那边你派人去考察了没?”
魏泽涛道:“已经去过了,我觉得在高雄市就不错,高雄本身就有湾湾自己的大型钢铁厂,各种配套都有,附近还有钢厂,需求量也大,港口也比较完善;
如果我们的钢厂建在那里,那以后运输都不需要专业轮船,跟屈臣氏一样,专门有一辆几千吨的小船,来回跑就行,那这运输成本都能降低不少了。”
“投资一座钢厂,这成本可不低啊,预算多少?”杨文东接着问道;
这个时代钢厂还是技术含量特别高的,看前世内地投资宝钢了80亿美元,就足以说明了,虽然这里面也有一些其他因素.
魏泽涛回道:“湾湾那边的钢铁厂,年产150万吨钢铁,总投资12亿美元,包含炼焦、烧结、高炉、转炉、轧钢;
我的想法是,我们先投资一个年产30万吨的钢厂,按比例来看需要2.4亿美元;
不过正因为高雄市那边有完善的钢铁厂,所以前期的很多产业我们可以不做,比如我们可以开始只做轧钢,原材料从湾湾钢厂买就行了,等这个工厂有盈利了,我们再一步一步的往前走。”
“动不动就是上亿美元,真的是”杨文东无奈的摇摇头;
重工业的投资实在是太巨大了,大到连今天的他都有些觉得受不了,这上亿美元的资金,如果投在香港地产市场,未来几十年就能变成几十亿甚至百亿。
魏泽涛接着说道:“杨生,看起来是上亿美元,但按照我的规划,第一期只需要6000万美元,而且大部分资金也是可以走银行的,所以起始资金,我们长兴实业的集装箱分公司就能自己搞定;
虽然投资很大,可从长远考虑,如果想在集装箱行业做大做强,建自己的钢厂也是必须的,不然大部分利润都被钢厂赚走了,而且全球其他地方,很多钢厂也自己做集装箱了,这个技术含量并不高,与他们这些产业链完善的竞争,我们这边没有优势啊。”
集装箱的技术含量其实不低,但对于一家大型钢铁厂来说,想做并不难。
杨文东想了想,问道:“嗯,你说的也有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3页 / 共5页